试想一下,你是一头猪或者一头羊,因为器官的"演化失误"而使得自己的生命旅程无奈结束,那是一种怎么的委屈!
然而,在大自然中、动物界里,确实存在着这样令人震惊的现象。这是一头鹿豚,它有两对獠牙,让你觉得疑惑的,也许是:怎么它的其中一对獠牙指向自己的头骨,太不合理了吧?
与野猪是近亲的鹿豚,属猪科动物,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岛屿上。它的四条牙齿交叉于脸前:下獠牙与普通的野猪无异,但下獠牙却是从口腔中向上长的犬齿,穿过上颚、直出脸部、然后继续生长。
不难想象,这样的獠牙长到一定程度后,很有可能戳到肉里、甚至刺到自己的眼睛!
这听起来就像是伤感小说里悲情故事的情节: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因素,自己将自己逼上了一条绝路。
我们都知道,许多动物可以利用獠牙对抗天敌,也可以把獠牙当作长矛进行食物的获取。
但生活在对外隔绝的岛屿、几乎没有天敌的鹿豚,可是杂食动物,多以植物的根茎叶果、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所以它的獠牙其实在这两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那这对獠牙的作用,究竟是什么?答案,简而言之,两个字:求偶。
两头雄性的鹿豚为了获得最终的交配权,双方在决斗时,其中一头鹿豚会把两条下牙别入另一头鹿豚的上牙中,奋力将它的上牙别断,以取得最终的胜利。最后,拥有整齐而漂亮的獠牙的鹿豚是更能获得雌性的青睐的。
也就是说,獠牙其实就是在“获取交配权”这场“大战”中胜利与否的关键。虽然失去了獠牙,对以后的进食不会造成影响,毕竟它的獠牙似乎就只是作为一件装饰品而存在。这就好像雄性孔雀炫耀华丽的尾羽一样,有种“好看却不实用”的意味在里面。
但失去了这样的装饰品的鹿豚,以后如果再想得到雌性的“欣赏”,却可能是一辈子都不会发生的事了,后半生只能孤苦伶仃地游荡在热带丛林间!
事实上,很大一部分的鹿豚,在自己将自己的生命“了结”前,其实就已经在获取交配权的大战中取得了胜利,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后代,基因为此得以传承。所以这一对獠牙的存在与否,对它们来说,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再者,野外鹿豚的寿命只有十几年,除非是一些寿命特别长的鹿豚,才有可能不幸被獠牙所戳中,大部分的鹿豚在獠牙还没有危害到自己生命的时候,自己的生命就已经结束了!
与鹿豚有着相同命运的是盘羊。这是一种典型的山地动物,生活在一千五百到五千五百米的高寒环境中,能在悬崖峭壁上健步如飞、在羊肠小道上如履平地,因此躲过了大部分天敌的追击。
作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绵羊,它的羊角长也能达1.45米左右,而公盘羊的角更是特殊:自头顶长出,向下弯曲,然后转圈再向上生长,有的甚至能够扭出足足的一圈多。
与鹿豚的獠牙相似,这样一对“极为好看”的羊角,却有可能是自己的致命的利器:随着羊角不断向内生长,它将离自己的皮肤越来越近。
这是人类在“拯救”盘羊的画面,不知道的话,你可能以为他们正在利用切割机伤害盘羊!
人类的干预,一定程度上能让盘羊幸免于难。但并非所有的盘羊都能遇到人类的帮助,于是,迎接自己的,很可能就是羊角钻进头颅,导致失血过多或者细菌感染的情况发生,而生命为此终结的命运了!
此外,由于受到羊角的阻碍,一些盘羊不能像其他绵羊一样,它们的进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最终因为无法采食进食、过于饥饿而结束生命。
事实上,这样的一对羊角,其实并不是生存的必备器官,但也像鹿豚那样,保存羊角,更多的也只是为了争偶成功:角越长越大的公盘羊更能占据上风,在这场竞赛中获得成功的胜算越大。
这样说来,好像鹿豚和盘羊的天敌都是自己?
并非如此,相对来说,更大一部分的鹿豚是毁于人类之手的。作为印尼原住民的主要肉食来源,仅剩的几千头温驯鹿豚如今仍在瑟瑟发抖: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的减少,让这种“连自己都不放过自己”的角色现状雪上加霜。
对而于盘羊而言,生存环境目前也同样堪忧:人类大规模的草原开发缩减了生存空间,栖息地与食物与日俱减。以上种种,难道不是比“被自己的羊角逼上绝路”的又一场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