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二年冬月吉日:寒夜里的烛火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的立冬刚过,许昌城外的驿道上落满枯黄竹叶。太史令王立站在观星台上,望着紫微垣中的天枢星忽明忽暗,手中的浑天仪在寒风中微微发颤。这个被太史局圈定为"天德合"的吉日,檐角铜铃的响声里却裹挟着浓重的草药味。
城南曹氏府邸中,陈群正将新制的《九品官人法》简册呈于案前。竹简缝隙间漏下的烛光,映照着屏风上尚未干透的墨迹——那是曹丕与建安诸子唱和的诗篇。庭院里积雪未消,侍从捧着盛满雄黄的铜盆匆匆穿过回廊,远处隐约传来送葬的哀乐,与书房中清越的琴音缠绕交织。
城西医馆里,华佗的弟子吴普正在蒸煮青蒿。陶罐里的药汤沸腾时,他忽然想起师傅被押往许昌前传授的"五禽戏",那些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此刻在满屋病患的咳嗽声中显得愈发虚幻。街市间流传着谯郡有人见白虎衔草而过的异象,而医馆门前的榆树上,寒鸦正啄食着不知谁系上的朱色辟邪绦。
子夜时分,尚书令荀彧的马车碾过朱雀大街的薄冰。车帘卷起时,他望见太学残破的墙垣间透出点点灯光——几个寒门学子正借着月光抄写蔡邕的《熹平石经》残片。荀彧拢了拢狐裘,怀中那份关于恢复肉刑的奏疏忽然变得灼热,烫得他想起二十年前与郭嘉在颍川书院辩难的情景。
东方既白,许昌城门在晨雾中缓缓开启。戍卒换岗时发现,城墙夯土里不知何时生出了几株忍冬,青白色的花苞在霜气中倔强地舒展。这个被星象预示的吉日,终究在生死纠缠中显露出它复杂的纹路——就像青铜鼎上那些层叠的饕餮纹,庄严深处藏着无数未言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