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之一,拉姆斯菲尔德访华,这是他人生中第四次来到中国。对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拉姆斯菲尔德何许人也?称他为美国的“卧龙凤雏”毫不为过。
1975年时,他以43岁的年龄,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部长,到2001年再次成为小布什政府国防部部长。同时他属于强硬派,口头禅常说:“杀、杀、杀”!
他在担任美国国防部部长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可谓权势滔天,金一南教授对他评价很高,曾这样说过:
“别看他71岁才上任,但此人脑子里全是新思维”
。
他的战略眼光十分独到,为人也常常眼高于顶。
站在美国立场上,哪怕在2005年,中美第二个“蜜月期”,且中国军事实力还十分弱小的时候,拉姆斯菲尔德就主导美国对华军事政策上保持遏制、打压。
就是这样一个炙手可热、代表美国最高层意志的美国主要领导人,在2005年这次访华期间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要求,他执意要到沈阳军区,去看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
这个老人想见见自己刚刚参军入伍时,那些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对自己说的那些——“东方死神”!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拉姆斯菲尔德。
他出生于1932年,家庭富裕的他自小学习优异、体育成绩过人。在二战期间,美国青年被“珍珠港轰炸”事件,激发了前所未有的爱国热忱,当时才十岁左右的拉姆斯,也有一个参军梦,但很明显年龄不够。
1950年,他考入美国名校普林斯顿(相当于中国北大),哪怕在此时,他心中“美军梦”还在魂牵梦绕。
而同一年,距离美国万里之外的太平洋西海岸上,一个原本不为人知的小小半岛,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里正是朝鲜半岛。1950年6月25日,朝、韩双方在“三八线”鏖战,随着战争的推进,还在普林斯顿读书的拉姆斯,就听到了一个令他不敢相信的消息。
美军在朝鲜战争没有取得胜利!
家里颇有背景的拉姆斯还听到了更多内幕,事实上,美军在朝鲜半岛虽然保住了“南朝鲜”政权,但在军事层面上是大败而归。拉姆斯不相信,他不相信这个地球上除了苏联红军之外,还有一支军队可以和全机械化的美军正面对抗。
他决定去军队亲自问问那些参战过的老兵。
1954年,大学毕业的拉姆斯菲尔德参军入伍,他亲自与参加朝鲜战争的老兵见了面。当他问起那场战争的细节的时候,骑一师老兵们纷纷三缄其口,只默默地说着阵地上的传闻:“当一种极为古怪的号声响起的时候,他们会幽灵般地突然从某个离你极近的地方出现,他们是东方的‘死神’”。
拉姆斯菲尔德百思不得其解,他从教科书上看到中国是个太平洋西海岸的大国,但从二战中的“中日战争”来看,中国军事水平应当不高才对,到底是什么,能让精锐的美军骑一师士兵如此心惊胆寒呢?
多年以后,第四次到中国的拉姆斯菲尔德还记得那个甲板上夕阳西下的傍晚,在“骑一师”老兵的叙述中,他被拽回了四年前那场“最寒冷”的战斗。
1950年10月20日,美军第一骑兵师直捣平壤,这支冲锋陷阵的部队一路进展很顺利,可以用“所向披靡”来形容,骑一师陷入了极大的“盲目喜悦”之中,他们认为,打下了平壤就代表自己可以回到万里之外的美国了。
他们甚至兴奋地用颜料和毛刷,在这座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城市里,到处刷上骑一师的师徽。毕竟,他们是美国“第一”骑兵师,号称“龙骑兵”的美国最后一个骑兵师,美军中为数不多的全机械化的“精锐中的精锐”。
这支美军有着辉煌的历史,其最早可以追溯到1833年,他们历经美国数次对外大战,从血腥杀害印第安人到北抗加拿大、南征墨西哥。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布尔伦战役、葛底斯堡战役、莽原战役和阿波马托克斯战役等,均有这支劲旅的身影,在美国南北战争中,骑一师也为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他们前往小小的朝鲜半岛之前,骑一师曾在太平洋海岛上与悍不畏死的日本人进行惨烈的夺岛战争。与日军的白刃战、丛林战,让这支部队在整个美国陆军中脱颖而出,百战劲旅也就从此磨炼而出,可他们没有一个人能想到,自己在朝鲜将会遇到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第二天一大早,骑一师就收到命令:北上一个叫做云山的地方,去解救自己的韩国盟友。骑一师收到命令后,师参谋部的军官们除了嘲笑韩国军队的懦弱与无能之外,竟然毫无警戒和部署放胆向北突进,整师编制打散成了无数连队,各自仅有松散的联系。
在此之前,韩国最精锐的第一师陷入了困境。
韩一师师长(韩国首都师),可能是整个朝鲜战争中唯一会打仗的韩国人——白善烨,敏锐地发现了战局的诡异。这个白善烨曾经是日本扶持的一名情报官,在中国热河地区和我党军队打过仗,也精通汉语,是个“中国通”。
他,本来在“联合国军”中北上速度最快的、所向披靡的韩一师在最近几天屡受打击,多次遭遇强劲阻击和重大损失,这不是已经受到重创的朝鲜人民军能做到的事情。
天衣无缝的伪装,巧妙顽强地阻击,天才般的土工作业,
近距离大量投掷手榴弹的作战习惯,这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是什么?他本能地认为——中国军队已经进入朝鲜与其作战了。白善烨赶紧向“爸爸”美军汇报:
“大量的中国正规军已经包围云山,云山需要支援。”
这则消息,让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员沃克沉不住气了,他命令驻守在平壤的美骑一师迅速北上,支援韩军。这时的沃克想不到的是,别说是小小的美骑一师救不了韩军,甚至在短短几十天后,他将要考虑自己的第八集团军能否安然逃脱!
10月31日晚上,美骑一师的先头部队第八骑兵团早已到达云山,他们在行军过程中与一股“朝鲜残兵”交火,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股“散兵游勇”与之前很不一样,他们战术精妙、火力布置有序,双方互有损伤。
可骑一师的指挥官并没有重视这一情报,战场上浩如烟海般的信息,只有敏锐的指挥者才能发现。
11月1日上午,云山地区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的云山,为这场即将到来的传奇战役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美骑一师第八团奉命与驻守在云山的韩一师换防,迟钝的美军并不知道,有一双锐利的鹰眼正死死地盯住了他们。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汪师长,正在前哨观察所里,用高倍军用望远镜死死地注视着云山上“美韩联军”的动静。这双鹰眼正死死地盯着他的猎物。
如果说,美骑一师是赫赫有名的“龙骑兵”的话,那39军就是勇猛无双的“东北虎”。39军前身是红军时期最能打的将领徐海东带出的红25军,当毛主席带着缺弹少粮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正是徐海东和他的红25军,毫无保留地支持毛主席,支持中央红军的权威。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支部队东征西讨,在解放战争期间,这支部队南征北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南方剿匪……一场场为保护中国人民得来的胜利,宛如挂在39军身上的军功章。
39军战功璀璨、威震中原。
可“东北虎”第一次出国打仗,谁也不知道是否能再续辉煌。事实上,早在抗美援朝之前,解放军内部的确有一部分人,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恐美症”。与许多人想象中的解放军大部分“泥腿子”出身不同,当时的解放军许多中高层军官,甚至基层军官都对国际上先进的战术和武器,战役、战争都十分了解。
虽然,不懂原理,但也绝不会一无所知。
当他们看到欧洲、太平洋战场相关纪录片上,强大的美国海空军碾压日军、德军而过的时候,心里难免会有五味杂陈,遮天蔽日的美国飞机、先进庞大的美国航母,的确让当时的中国军人可望而不可及。
黑白纪录片讲述了美军的强大,可美国先进的武器,决不会战胜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景。从国军被俘将官到留美学生纷纷建言献策,从毛主席到普通贩夫走卒纷纷慷慨捐献,绝大部分中国人(除了少部分黑心资本家,卖黑心棉)都在为志愿军出国作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军队内部也针对美军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展开训练,做思想动员。尤其是志愿军秘密入朝后,看到那些无家可归的朝鲜百姓,看到那些死于战火的无辜群众,无不被“联合国军”的罪恶行径激起心中怒火。
正如许多抗美援朝老兵说的那样:
“为什么我们要到朝鲜去?我们绝不能看着自己的家园,变成第二个朝鲜战场。”
是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遭受的百年耻辱,决不能再来一遍!两支王牌劲旅的对决即将展开,正如《亮剑》所言:
“狭路相逢勇者胜”。
1950年11月1日下午16时40分左右,39军军长吴信泉,这个爱吃辣椒的湖南硬汉一声令下,五颜六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数十门大小火炮发出隆隆的怒吼。“云山战役”正式打响。
侥幸在云山战役中存活的“骑一师”八团一营尉官博伊德,在晚年是如此描述那一天的情景的:
“
轰炸过后,我们听到了某种类似于亚洲风笛一样的声音,一开始有些人还以为是英国旅的支援到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从军号和喇叭中传出的诡异声音。”
从这一天起,每个同志愿军打过交道的士兵,都会终生铭记这种声音——中国人民解放军冲锋号——它代表的是荣誉和胜利,还有带给敌人的“死亡”。
在39军数轮炮火准备之后,116师官兵开始发起冲击。二十年战争中磨砺出的人类轻步兵巅峰让“美韩联军”知道什么叫“死神来了”,志愿军战士们以“三三制”步兵战术向据点发起进攻,到一定距离就开始投弹。
意志薄弱的韩军最先崩溃,韩国首都师在韩国人眼里的确是一等一的雄师,可对志愿军来说也只是略有挑战,至于普通韩军更是土鸡瓦狗。
防线被突破后,韩一师士兵很快向后方阵地溃退,当美军前线指挥官一师八团团长约翰逊上校看到被志愿军打懵了的韩军时,做出了一个最完美的评价:
“他们精神恍惚,完全是一支泥塑的部队”。
此时,志愿军也还以为对面之敌,是韩国军队,可他们越打越奇怪,韩军有这样顽强的实力和凶猛密集的火力吗?随着一份份新情报传到39军司令部,吴信泉猛地站起来大吼一声:
“……吃肉碰到硬骨头,对面不是韩军,是美军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同一时刻,云山城内的守军早就乱成一团,而志愿军一支天降奇兵正蓄势待发。
连接云山城外、城内的有一条公路大桥,守桥的是美骑一师八团三营M连,当他们正紧张地听着不远处的炮火声的时候,一队韩军士兵静静地走了过来。为首的人,还友好地同他们握了手,随后大摇大摆地往城内三营营部方向走去。
这支部队不是别人,正是换了韩军服装的志愿军116师346团4连。他们一路在公路上行走,当隐隐约约发现敌人营部的时候,连长吹响了冲锋号,四连战士将步枪上了刺刀,先往美军三营营部方向投掷了一轮手榴弹,随后开始猛攻敌人。
霎时间,敌人乱成一团,敌三营绝大部分士兵被俘或被消灭,就连三营营长罗伯特奥蒙德都被我军战士炸成重伤,几个小时后不治身亡。
云山守敌开始全线向南撤退,但他们不知道,志愿军早就派部队断其后路,云山战役第一天大获全胜。
1950年11月2日6时许,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下令:全军(集团军)全线后撤。前线的电报、络绎不绝的电话、空中侦察机得来的情报,如雪花般涌向第八集团军司令部。整个司令部的气氛,由前几日的自信满满变得异常消沉,其中还混杂了一些恐惧和茫然。
哪怕已经和对面的军队开战,可此时,沃克及他的参谋们还不知道,对面的敌人究竟是谁?是重新组织起来的朝鲜人民军?还是苏联直接派兵支援朝鲜,还是传说中要出兵的中国人?
美国战史如此形容:
“这是充满了悲观和错误的一天。”
而志愿军这边,则用三天时间干净利落地消灭了美国“龙骑兵”王牌师第八团大部,重创美骑一师,消灭俘虏美军约1840余人,缴获4架飞机,击落3架飞机,其余缴获汽车、坦克、枪械、炮弹无算。还顺手打垮了“韩国首都师”。
其中,美骑一师八团三营被消灭俘虏绝大部分战士,番号被永远地从美骑一师建制中取消,这也是整个朝鲜战争中,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极为落后的我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消灭美军营级建制。
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机缘巧合下第一次与美军交手,大获全胜。这极大地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嚣张气焰,坚定了志愿军的战斗信心。战后,彭德怀兴奋地说道:
“美国骑一师从未吃过败仗,如今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了”。
此后,美骑一师在朝鲜多次与我军各单位作战,据美军战史记载:
美骑一师在朝鲜共计作战549天,全师累计有3,175人阵亡,12,053人受伤,670人被俘虏。可谓损失惨重。
志愿军给骑一师留下的印记如此深刻,终生难以磨灭,不仅影响着参战过的美军,更是对后来的美军都能产生足够的心理威慑。
1954年,当年22岁的新兵拉姆斯菲尔德,在甲板上听完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的故事后,不可置信地问老兵:
“你知道对面的中国军队是哪一支吗?”“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叫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
就在云山战役的55年后,也就是2005年,在国际社会上向来嚣张跋扈的拉姆斯菲尔德第四次访华,当时,中国刚刚加入世贸,和美国正处在第二个“蜜月期”,对时任美国国防部部长的他十分客气,愿意满足这位贵客的一些要求。中国著名国防教授金一南曾在《关于队伍的灵魂和血性》一文中披露细节。
拉姆斯菲尔德向我国提出了四项请求,其中大部分是公事公办,可这最后一项就是指名道姓要参观我第39集团军军部。当时,包括金一南在内的很多将军、官员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而后过去了多年,才知道其中原委。
那就是在2020年,金一南在《为什么是中国》一书,终于道破原委,原来在朝鲜战场第一次与美军交手的就是39军,在朝鲜战争前,他们是看不上我军的。
看完了整篇文章,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美国防部部长为何要执意参观39军,在朝鲜战场上,中美两军第一次交手就是39军,他们对阵美国精锐部队骑一师(云山战役),志愿军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美军,并第一次成建制地消灭美军,这场战役给美军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更是赢得美军的尊重。
时隔多年,美军高层眼中的朝鲜战争是什么样子的呢?拉姆斯菲尔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笔者认为,其实,美军是被我们打怕了,我们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正如艾跃进教授所说:“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永远在大炮射程之内!”过去,志愿军牺牲千万,才换来今日和平发展,而今我们更应该砥砺前行,奋勇向前。
谨以此文向牺牲的志愿军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