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是一个民间和史学家评价差异化最大的帝王。在民间,其对金国卑躬屈膝,屈辱求和,坐视北宋大片山河落入他人之手,重用奸臣秦桧,处死民族英雄岳飞,可谓罄竹难书,人人皆恨之。
但是在史学界,他临危受命,重整山河,将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从死亡边界发展为我国艺术史上的巅峰王朝,罢黜"中兴四将",杀岳飞以震慑江南士绅,更是令本已分散的兵权再度集中到赵宋皇室手中,保证了赵宋王朝的延续,被誉为宋朝中兴之主,累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可见历史对其评价之高。
那么赵构到底是个昏君还是明君呢,他真的如有些人所说那么不堪么?宋徽宗赵佶有这么多儿子,他哥哥钦宗又有子嗣,可以说不管怎么轮都轮不到赵构,为何历史偏偏选择赵构建立南宋?赵构继位之后的故事已经有太多人述说,也有太多人评价,但是赵构继位之前是如何脱颖而出,建立属于自己的亲信系统,并寻找继位的正统性,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了。
金人第一次南下北宋都城开封府是在宣和七年(1125)冬,宋徽宗赵佶听从李纲的意见传位给太子赵恒,以号召军民抗金,即宋钦宗。不想到了靖康元年(1126)春,赵佶的禅让不仅没有抵御住金人的进攻,反而连开封府也被金人围困。为此,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和少宰张邦昌受命前去金人营帐议和,这是赵构第一次作为主角,登上历史舞台。
不过关于赵构在金营中的表现,迄今为止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宋史》中说他不仅"慷慨请行",而且"意气闲暇",丝毫不惧金人。搞得金人最后都觉得这一定是个不重要的假皇子,要求宋廷更换更重要的人质五皇子赵枢过来。但是在清朝学者洪亮吉的《历朝史案》中,却说赵构害怕到呆若木鸡,金人以为宋廷是派了个白痴过来糊弄自己,于是要求更换人质赵枢。
总之不论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赵构人品爆发从金人营帐中回来了,因此赵宋王朝有了个宋高宗。毕竟替换后的赵枢是被直接掳到北方去,生死不知的。
但是这并不是赵构运气的高光时刻。靖康元年(1126)冬,金人第二次围困开封府,这导致了虽然北宋的中枢体系还正常,却已经无法发挥作用了,毕竟宋钦宗政令无法出城,各地兵马都不知道发生了啥情况,更不敢轻举妄动。
在这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宋钦宗封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率领河北军马勤王,以解京城之围。《宋史》记载:
城危矣。康王北使,为河朔士民留不得进,殆天意也。请就拜大元帅,俾召天下兵入援。
这里我们要注意四个字"殆天意也",也就是说赵构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是运气非常非常好的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
宋朝由于吸取了前朝皇室宗亲藩王作乱的教训,所以对宗亲有着严格的限制。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身为皇子的赵构一出生便获封蜀国公,等到成年自动进封康王,但是为了防止藩王成势,宋朝的藩王即无封地,也无兵权,无非就是给你些经济特权和供奉。这也是为什么终宋一代,从未出现藩王做乱的现象,就是源于皇权在皇帝手中的高度集中和对宗亲的严格管制。
实际上早在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第一次围困开封的时候,傅亮就提议宋钦宗把兵权让给各路亲王,让他们进兵河朔赶走金兵。结果宋钦宗一听脸色立马变了,"万一亲王反过来直接夺权怎么办"?于是直接叫人把傅亮架了出去。
等到金军第二次南侵的时候,又有人建议任命康王赵构为元帅,出兵抗金。但是宋钦宗还是"犹豫未决",最终即使坐视开封被围困,对皇帝来说,他也不愿意把兵权交到其他兄弟亲王手中。
真正的转则点是在靖康元年(1126)冬,当时宋钦宗令赵构和兵部尚书王云一起出使金国议和。行至磁州,由于之前北宋割三镇议和的主使也是他,于是州民便认为王云是卖国贼,导致王云自杀以证清白。这件事发生后,赵构便停留在了相州。
同时也恰是此刻京师开封再一次被金军围困,北宋中枢瘫痪,那么这个时候离京城最近,最有可能解救“开封围困”的,只有在相州的康王赵构以及河北的兵马。为此宋钦宗发出指令,让康王赵构和河北守将合并入援。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亲王,宋钦宗赵恒依旧提防着自己的亲弟弟,并没有直接叫他率军入援,而是跟河北守军一起入援。但是这个时候,赵构的从属耿南仲却说道:
诈称面奉皇帝圣旨,尽起河北诸郡兵入卫。
这是什么意思呢?讲直白一点就是京师围困,你哥哥赵恒政令不出,这是咱(赵构)掌握河北兵权最好的机会。我们现在假称圣旨无人不信。到时候带河北之兵入开封,天下就易主了。诚然,这对于拥有雄心的赵构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同样也是这辈子错过了就不再可能有的机会。
于是赵构逐于相州起兵。并且根据《宋史》记载,赵构为了留后一手,特意发了一封“草诏”给自己的哥哥宋钦宗,说现在信使不通,我建议让自己封为元帅,所以用“密草诏稿”,一是外人不知道,二是这是“草诏”,哥哥你要是不同意,可以立马撤回。
可是对于宋钦宗来说,他又能怎么办呢?当时开封围困,结果过了两天传过来康王赵构在相州起兵救驾了,满朝欢喜。那这个时候总不可能泼一盆冷水说“不准”吧?于是他也只能下诏:
康王可充兵马大元帅,陈亨伯充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充副元帅,同力协谋,以济大功。
此时赵构虽然拿了河北兵权,却依旧缺少“继位正统”的借口,以及让河北以外的兵马听从自己号令的诏令。毕竟赵构已经破了宋朝宗亲不掌兵权的规定,而自己一不是赵恒的儿子,二更不是当朝太子,在没有宋钦宗的诏令之前,想要号召天下,跟痴人说梦无疑。
这里困惑赵构非常显著的一点就是当时兵马大元帅府虽然一会儿迁在大名府、一会儿在东平府、一会儿在济州,由于政令所限,皆在河北内兜转,赵构的兵权根本无法得到扩充。
直到天上又给赵构掉下一块馅饼。
靖康二年3月7日,徽钦二宗已被金人掳走,为了更好的控制宋朝汉人,金太宗逼迫宋钦宗禅让丞相张邦昌,其于文德殿登基就位,号大楚皇帝,建立(伪)楚国。
这个消息对于康王以及其幕僚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谁都没有想到快到眼前的王位居然会不翼而飞,并且此时的伪楚国由于是受禅让所建,已然拥有“正统性”。在这关头,大元帅府参议官赵子崧提议:
兼恐四方奸雄,乘变而其,猝难平定。欲望大王遵用故事,以天下兵马大元帅承制,号召四方。
赵子崧的提议当然很有道理,伪楚国的建立对于所有对北宋虎视眈眈的群雄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完全可以以勤王之名,纷纷脱离中央管辖,自立山头。如果动作不快,中国很有可能将再进入一个“五代十国”。而对赵构来说当然也是个非常大的机会,帝位向来都是父传子,没有兄传弟,那么此刻如果变成“天下兵马大元帅”,自然就可以号召天下之兵,成为事实上的正统。
于是同年4月14日,开封府出现了一张皇榜,上书:
开封府以皇弟康王天下兵马大元帅
此时徽、钦二宗早已被掳走,这皇榜是谁发的显而易见了。
就此,在自己的潜心算计以及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康王赵构一步步从一个没有一丁点兵权的亲王成为了可以号令天下的兵马大元帅。在之后的历史里,他将逐步铲除自己哥哥宋钦宗遗留下来的人马,将之全部换成自己班底,这样即使自己的父亲和哥哥有机会回来,也不可能对其皇位产生威胁,由此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南宋高宗之名。
谁说康王无谋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