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12月25日出生的名人伟人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吧!
庄长恭(1894年12月25日~1962年2月15日),字丕可,化学家,福建泉州鲤城人,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驱者,有机微量分析的奠基人。对有机合成特别是有关甾体化合物的合成与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引起了国际有机化学界的重视,在国内外化学界享有盛誉。
陈怀民(1916年12月25日-1938年4月29日),江苏镇江人。1933年1月,陈怀民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1936年毕业后编入中国空军第四大队任
少尉飞行员,先后参加了保卫华北和捍卫上海、南京的战斗。在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陈怀民的战机在击落一架敌机后受到5架敌机围攻,他的飞机油箱着火。最终,与日本"红武士"
高桥宪一 同归于尽。
李方训(1902
年12月25日
-1962
年8月2日
),江苏仪征人。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
电解质溶液性质及理论的研究,对格林亚试剂的反应机理,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离子熵、离子的极化和半径以及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等,做出了贡献。他先后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任教30余年,为中国培育了大批人才。
魏曦(
1903年12月25日-1989年5月20日
),湖南岳阳人,医学微生物学家。他对我国生物制品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科学生涯中,主要集中于
人兽共患病--立克次体病及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他还是我国微生态学的奠基人,培养了大批人才,提出了菌群调整疗法治疗菌群失调症并获得良好效果。
李懋之(1907
年12月25日
-2009
年2月11日
),山西襄垣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耿壁奇袭战、百团大战、围困沁源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同蒲、
临汾、吕梁、晋南、保卫延安、豫西
剿匪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率部参加抗美援朝,任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参谋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
上甘岭战役。1955年被授予
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
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解放勋章和
独立功勋荣誉章,他还荣获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王英超(1910
年12月25日
-1979
年6月28日
),原名王毓,字保泰,祖籍山东省文登县,著名抗日英雄。早年参加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成立巴彦民众抗日义勇队,最早的抗日义勇军领袖之一;1932年春,与赵尚志、张甲洲等人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独立师(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并打响了中共抗日武装第一枪;曾在日伪警察署内击毙日寇指导官;曾指挥进行了著名战斗"双山战斗",并且亲手击毙了日本关东军滨北司令岩丸军三郎;日寇投降后,建立东北人民自卫军88大队,并夺取黑龙江省巴彦县敌伪武装。
吴自良(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浙江浦江人。材料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从事苏联低合金钢40X代用品的研究,领导并完成了铀同位素分离用"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研究钢中过渡族元素Mn、Cr、Mo、V、Ti和氮的s-i交互内耗峰,澄清了过去文献中许多争论和谬误,发现膜的增氧速度,端赖于垂直c-轴单晶的位错管道所提供的快速氧输运过程。
邓岳(1918年12月25日-2000年4月10日),湖北省
麻城市顺河镇云雾山村大河坎人。1930年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投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后西征转战,建立川陕根据地。长征时,三过雪山两过草地。接着奔赴晋东南和冀南,英勇抗击日寇。然后率部到东北,参加东北保卫战、辽沈战役,继续入关追击,参加平津战役,南下两湖、两广,参加汉口、衡宝等著名战斗,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是首攻
海南岛的主力部队。海南战役一结束,又率部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
少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
湖北武汉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朱光亚早期主要从事核物理、原子能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工作,参与领导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组织领导了禁核式条件下中国核武器技术持续发展研究、军备控制研究及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圩,1937年12月25日生于河北文安,半导体光电子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近年来指导研究生开展了DFB主振激光器与扇形结构光放大器的单片集成研究,并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创新地提出了含扇形光栅的双段DFB激光器,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峰值功率4瓦的3皮秒超短光脉冲。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奖和863计划"七五"攻关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方国洪,1939年12月25日出生于浙江瑞安,物理海洋学家、潮汐专家,中国海洋潮汐学主要开拓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方国洪主要从事海洋潮汐、海洋环流和海洋数值建模等领域的研究。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