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作者:蒋东文
keep运动好听的名字唯有积铢累寸,方能衔枚疾走。
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互联网创业更是如此,只有少数人能够经受考验,通过不断打怪升级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一款APP爆品,是很多年轻创客的时髦创业梦想。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每天有成百上千的APP诞生,又多悄无声息地消亡。
运动改变生活!
Keep,从2015年2月上线到现在,Keep已经影响了3亿人的运动习惯;
一路也经历了不少高光时刻:
6轮融资估值20亿美元、3亿用户会员上千万...如今更是要上市了!
在九死一生的互联网创业案例里,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景观,Keep本身,亦如一个解释何为“复利”的活生生的样本。
但是,
资本都喜欢锦上添花,不愿意雪中送炭。
Keep产品高速增长的背后,作为工具的属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一旦过了流量红利期,增长停滞,拓展变现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
毫无疑问,Keep如何keep,才是目前Keep最该考虑的问题?
壹
在今天,有3亿人正在通过Keep锻炼身体。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相当于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keep上锻炼过!
也是,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近几年来周围用运动健身APP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而且,与传统的健身方式相比,健身APP操作简单、功能齐全、随时都可以使用的优势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公开数据显示,Keep从2015年2月上线,突破 100 万用户只用了 105 天。
截至2021年3月,Keep累积3亿用户,会员数量突破1000万人。日活跃用户数量达600万,月活跃用户数量达4000万。
毫无疑问,Keep堪称健身APP业内的一匹黑马。
据新浪财经,
Keep计划最早在4月底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筹资5亿美元,申请在美国上市。如果一切顺利,上市时间最早将在今年7月,或被推迟到11月。
就此消息,Keep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不过,在市场看来,作为运动健身垂类领域的独角兽,Keep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启信宝数据显示,Keep成立至今已完成8轮共计超过6亿美元的融资,资本方包括腾讯、高瓴资本、BAI资本等头部机构。今年1月,Keep完成了3.6亿美元F轮融资,投后估值20亿美元,比上一轮融资时的估值翻了一番。
公开资料显示,
Keep成立于2014年,是致力于提供健身教学、跑步、骑行、交友及健身饮食指导、装备购买等一站式运动APP。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Keep的创始人王宁却是一个90后,今年才刚刚31岁。2016年他入选福布斯亚洲首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的榜单,他曾经用289天获得千万用户,921天突破1亿用户。
我们都知道创业本来就九死一生,互联网创业更是如此,那么王宁是怎么做到成功的呢?
贰
有人为了改善生活,选择创业;有人为了追随情怀,选择创业;也有人想实现人生价值选择创业。王宁的创业之路,却截然不同。
1990年出生的王宁,
曾经是一个180斤的胖子,
2014年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毕业前夕,王宁遭遇了毕业生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失恋。不过,跟别人不一样的是,他失恋的原因是太胖了,相信大多数胖子都体会过那种被人蔑视的感觉。
痛定思痛,王宁决定减肥。作为一个没毕业的大学生,他没钱去健身房,更别说请私教指导,只好到网上搜索健身教程。同时亲自去实践,
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瘦到了128斤。
随着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问他是怎么瘦下来的,王宁不胜其烦地去分享自己的一些减肥经历,久而久之他就想,这样每天都说同样的话不是办法,要不要做一个小产品出来?
况且,
半年痛苦减肥的经历,是王宁不断发现健身减肥者痛点的过程:
普通健身减肥者来到健身房,对健身器材不熟悉,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锻炼适合自己,因为没钱,又请不起私人教练。结果多数都坚持不下来而不了了之。
因此,王宁萌发了一个想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一款APP,针对健身减肥者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指导大家随时随地做运动。
彼时恰好是运动健康的一个爆发点,王宁非常看好这个潜在市场。
2014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王宁顺利拿到天使投资。10月中旬,他就和3个同伴一同创办了KEEP。
定义这款产品的名字的时候,想到在减重过程中,让他坚持到最后的那个点是毅力,毅力的背后,就是坚持。所以王宁才把产品的名字叫Keep。
叁
创业之前,有人送王宁九字箴言,也是王宁的座右铭,王宁把这九个字写在所有的聊天软件签名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创业之后,王宁不太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一再克制自己不要嘚瑟:“冷静、冷静、沉静、沉静。”
2015年2月,Keep正式上线。Keep获取第一个100万用户,只用了105天,并且没有花1分钱。
这在当时的应用市场来看,几乎不可能。当时应用市场上的APP有上百万款,一个新的App上传到应用市场上,马上就会消失在APP的红海里。
如果不是明星App,一是得不到推荐,二是没有搜索流量,ASO效果非常差。
2015年,也是O2O是最火的创业模式。
那一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宣布,将公司账上500多亿元现金中的200亿元全部投入到O2O业务中。此举一度震惊整个华尔街。
在明确产品风向之后,王宁深挖渠道实施“埋雷计划”,再通过优质的软文营销,让Keep在短短几个月内获得了百万用户,并成功获得1500万美元的投资。
2016年Keep的短视频《自律给我自由》,它以极强“健身鼓动性”主张,让Keep的用户3个月不到就猛增2000万。
通过一年又一年的努力,Keep用289天获得千万用户,921天突破1亿用户,完成了最终的逆袭,走向成功。
因为Keep,王宁荣获2016年度福布斯亚洲首批“30位30岁下创业者”的殊荣。
官方数据显示,Keep目前用户数已经超3亿人次,会员数量突破1000万人。
聚沙成塔,积水成川,更何况这原本就是一汪清泉。Keep漂亮的数据迅速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
公开资料显示,
Keep自2014年至2021年1月,共获得8轮融资,融资额高达到6亿美元(约38.4亿元)。
就六年前那一轮创业黄金窗口而言,Keep既不是跑得最快的,也不是光环最亮的,然而快马难逃力竭,群星终会黯淡,能够保持均匀加速的,其实还是找到合适角度坡道的那只雪球。
肆
作为运动社交独角兽Keep的创始人兼CEO,王宁一直非常低调,几乎很少接受媒体采访。
王宁总是提醒自己要把心沉淀下来,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不少创业者在渡过了创业初期的难关之后,春风得意马蹄疾,将摊子迅速铺大。像王宁这样冷静沉着,无疑会走得更稳、更远。
目前,keep对外宣称已经实现盈利,具体盈利细节不得而知,但是从keep如此繁杂的动作上可以看出其试图打造一个健身生态闭环的愿景,包含“吃、穿、用、行”等方方面面,只是从当前反馈效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
Keep多元化的商业性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用户使用体验,由此造成用户粘性减弱。内外夹击下,keep此时选择IPO也就不奇怪了,但是IPO并非万能灵药,keep当前考虑的除了资金问题,更应该考虑如何可持续变现和留住用户。
无论是Keep的后台数据,还是运营团队的调研,都向王宁指出一个事实:
有为数众多的用户,因为Keep而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健康红利,而当他们想要朝着80分到100分进阶的时候, Keep 目前的布局可能还不够。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几年,90后创业神话并不少,但能撑到最后的并不多。
从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神奇百货的王凯歆,再到泡否科技的马佳佳、ofo的戴威,90后创业神话并不少,但大多90后明星创业者们相继陨落,淡出大众视野,王宁反而成为为数不多有机会打破了这一“魔咒”的创业者。
虽说,商业的丛林法则为Keep带来无数挑战,而双刃剑的背后也暗藏无限机遇。
无论上市与否,蛋糕在变大,Keep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贤朋《KEEP王宁:自律给我自由》
艾问人物《王宁:Keep上市迷局?》、
南方人物周刊《王宁 如果Keep只是一个App,我们觉得可惜了》、
科技E侠《历经8轮融资 盈利模式难突破 keep能否依靠IPO破局?》、
中国企业家杂志《3亿用户支撑Keep冲刺IPO?王宁挣脱90后创业“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