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需要时间的坐标轴来记录历史,来安排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否则就容易产生错乱。
西方文明的产物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365天)为一年,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24小时)为一天。以耶稣诞辰为原点,数字累进式记录。用于纪年挺好。然而四季划分与气温的变化不对应,与月亮的圆缺不相干,所以无法指导农业生产。
网络下载的图,谢谢作者!
我国的传统阴历以四季轮回(气温变化为表征)为一年,以月亮圆缺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天,三者紧密协调。与四季气候变化相对应。我们看月亮的变化,就可以大致猜出是某月的哪一天。特别方便农民安排生产。不足的是纪年方式繁琐,因为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是上世纪初的事。我们的老祖宗是用乙丑、癸亥......的文字形式纪年(而且是60年一轮回)。表达2021这样的数字是很吃力的一件事。也不利于应用和传播。
辛亥革命后,为了最大限度地缩小与西方文明的差距,保持与世界的同步,我们确立了阳历在大陆的纪年主导地位(日历上还有阴历)。用了阳历,可我们生活中却有很多不便与尴尬。
不便一:广大农村地区依旧在用阴历。农业生产,婚丧嫁娶,过生日都是阴历。多数农民根本不记得阳历日期。
不便二:阴历的1月、2月、3月是春天,身体感官也告诉我们过了年三十就是春天。可阳历的1月、2月、3月分明是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很想找个老外,问问他到底知道不知道春天是从哪一天开始的?按阳历来,四季就乱套了,春夏秋冬位置都要后移!
不便三:在缺少路灯照明的广大农村,农业生产,哪怕是赶个夜路都要考虑有没有月光的问题。行军打仗更不用提。假如解放军计划在阳历2022年3月1日夜晚发动对台湾的突袭,就必须考虑月光的因素。指挥官是不是必须翻翻日历,看看那个夜晚到底是阴历哪一天?
最大的 尴尬的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采用的阳历的元年却是耶稣的诞辰!为何不是周,或秦,或唐的创立日?尴尬不?
网络下载图片,谢谢作者
有人说,直接把阳历换成阴历行不?答案是不行!前面已经讲过,阴历的纪年方式是文字式。美国的1867年在中国的阴历是哪一年,查起来很麻烦。 用数字累进式纪年是最简单,最准确的。
要换,必须对我们的阴历进行改造,升级!
假如吸取数字累进式纪年的优点,以本民族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为断代原点,保留阴历的月份方式,比如给新历法起名“华历”,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那一年为元年,那今年就是“华历2242年”,阴历大年初一就是我们的元旦了!一份完美的,既有本民族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世界先进文明的新历法就诞生了!
为了不影响与世界的对接,我们的“华历“”后边可以同时配上(阳历某年、某月、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