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作者:炉丘山人
九运从2023年何月何日算起第99课 什么是三元九运?
古人通过观测天象,记录九星运行时间轨迹,得出九星中的每一颗星在时间轨迹中的一个连续20年相对稳定,并且其影响力量较其他星象更强一些。于是将20年作为九星当令的一个周期,那么当每颗星当令20年之后(即180年),重新回到初始之星当令,这样周而复始地推动宇宙时间的流逝,构成了人类认识宇宙时间的周期。
在九星一个轮回的当令之中,将当令的20年称之为一个“运”,共九颗星,因此称之为“九运”;然后再按照星象的顺序将一个轮回划分为三个阶段,一白、二黑、三碧三星当令的60年称之为“上元”,四绿、五黄、六白三星当令的60年称之为“中元”,七赤、八白、九紫三星当令的60年称之为“下元”,据此构成“三元”;最后将一个轮回的180年称为“正元”。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元九运”。在中国古历法中,每180年还原一次,即一个正元(180年)之后的纪年方式、节气、闰气、大小月份和180年前完全一样,重复开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其体积和重量仅次于太阳,木星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正好是12年,因此木星的运动时间被类象为易理之中的12生肖。同时,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体系中,木星与其他行星(如土星、水星)交会周期为20年,被类象为“三元九运”中的“运”;土星、木星、水星的交会周期是60年,被类象为“三元九运”中的“元”;一个太阳系九大行星相会周期是180年,被类象为“三元九运”中的“正元”。这三组行星的运行时间轨迹恰好与中国古人创立的“三元九运”说法一致。
三元九运作为中国古历法派生的产物,其记录时间的起点始于相传的黄帝元年。中国古代历法的创制被公认为处于上古的黄帝时代,根据现代科学考证,黄帝元年被公认为公元前2697或2698年,据今4000多年,因此三元九运的纪年法的起始元年被确定为公元前2697年。按照三元九运的理论推算,从黄帝元年至今,经历了27个正元,79个元,237个运。当今正处于公元2004-2023年之间的下元第八运之中。
了解更多易学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