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作者:悦读中医
如何看懂五运六气图小编导读
五运六气理论认为,药物食物均有其各自的气味特点和阴阳属性,因而才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例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今天我们通过6张图表学习临床如何根据五运六气进行气味用药。
01
药食气味分阴阳
五运六气理论对药物气味是根据药物的质地、性质、作用趋势来划分的,偏于气的药物是指药性偏于温热、作用向上向外的药物,偏于味的药物是指药性偏于凉润、作用向下向内的药物。
中药的气味不同,其阴阳属性亦异,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为气,阴为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因药物的性味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寒性之药可治热病,热性之药可治寒病,凉性之药可治温病,温性药物可治清冷证。
五味亦有阴阳属性。《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耎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治疗疾病宜根据病情,选用适当性味的药物。
02
药食气味各归其所喜之脏
不同药物由于性味不同,其作用的部位也不同。《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随各脏之性应用不同气味的药物,可起到调治五脏的作用。
03
岁运与气味用药
岁运的太过之岁与不及之岁,所用药食的气味不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论述了一个六十年甲子周期的岁运、司天在泉气化物化现象、疾病表现及各岁运药食气味之所宜,其云:“甲子、甲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即甲子、甲午岁,是土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上半年气候偏热,调治宜以咸味性寒的药物为主,下半年气候偏凉偏燥,调治宜以味酸性热的药物为主,酸甘化阴可润燥,热能胜凉。
岁运是土运太过,湿气较盛,调治宜以苦味性热的药食为主,用苦以泻热,用热以燥湿。见表1。
表1 岁运与气味用药表
04
司天在泉与气味用药
《素问·至真要大论》根据司天之气、在泉之气所主之时,制定了相应的气味用药法则,其云:“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即根据六气司天在泉及六气胜复,决定所用药食的四气五味。见表2。
表2 《素问·至真要大论》六气司天气味用药表
五运六气阴阳图《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根据各年司天之气的气候、物候、病候变化确定气味用药,指出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气司天之年气候、物候、病候及该岁运药食之所宜。如太阳寒水司天之岁,“岁宜苦以燥之温之”;阳明燥金司天之岁,“岁宜以咸以苦以辛”;少阳相火司天之岁,“岁宜咸辛宜酸”;太阴湿土司天之岁,“岁宜以苦燥之温之”;少阴君火司天之岁,“岁宜咸以耎之……甚则以苦泄之”;厥阴风木司天之岁,“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见表3。
表3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六气司天气味用药表
《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各年在泉之气的气候物候变化确定气味用药。其云:“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见表4。
表4 《素问·五常政大论》六气在泉气味用药表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见表5。
表5 《素问·至真要大论》六气在泉气味用药表
《素问·至真要大论》根据六气胜复的气候、物候、病候决定气味用药,其云:“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见表6。
表6 六气胜复气味用药表
《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不要拘泥于六气胜复治则,当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总之要“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五运六气入门专著
《五运六气挈要》
本书首先介绍了五运六气形成与发展情况,详述了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内容,重点介绍了五运六气理论与运用,涉及疾病辨治、瘟疫防治、方剂应用及医案举例等,最后附有《黄帝内经》运气九篇原文及简注,以便读者深入学习。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五运六气挈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苏颖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
悦读中医
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