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字在加拿大可能招惹的是是非非
在出国之前,很少有人会想到自己叫了二三十年的名字会在国外闹出笑话或者尴尬来.
刚刚去加拿大读书时,一门英语写作课有90%以上的中国学生,很多人名字里带“小”字或是以“”开头的,比如“学”、“新”等等。英语国家的读音里很少能碰到以“”开头的,况且内地人的名字在护照上都是用拼音来表示英文读法,不像中国香港人是根据英文的发音特点来拼名字的,比如“赵”,我们拼成,而香港人拼成,英文里没有“”的读音,所以他们无一例外地把读成。由于名字太相近,很多中国移民申请入加拿大国籍的时候被移民局通知提供指纹,我的一个名字中带“学”字的朋友就履行了此项义务,申请因此而耽误了三个多月。
我的好友姓傅,拼出来是“”。一次邮局的车来给她送包裹,例行公事问她姓什么,答曰:。对方当时变脸,英文流利的都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才知道,是某个低级词语的简称,对方以为轻薄他,弄得苦苦解释她姓都快三十年了。鉴于以上原因,想把名字改了,但是一打听律师费要至少六百加元,改名的事情不了了之。而我的名字“”被读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个小男孩。
在我的记忆中,只有一个叫朱丹的女同学比较幸运,她的名字用拼音拼出来就恰好是个英文名字“”,让老师读起来非常顺嘴,不过字典上对的解释是这样的:,男子名,(丹尼尔)的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