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凡是稍微熟悉一点我国传统武术历史的朋友,一定都听说过“以拳换拳,以法换法”的说法。事实上这样的案例在传武历史上确实算不上罕见,据说清末时期河北廊坊霸州的祁信先生创立通背拳这门功夫的整个过程,便是靠自己一身高绝的杆法技艺数次与人交换功夫融会贯通之后才编创而成。
通背拳
相传祁家原本只是以杆法功夫见长,直至祁信先生遇到了拳技精湛的河南马先生后,他便以自己的杆法与之交换了拳技。再后来祁信先生又遇到了刀法高超的赵先生,于是两人便以刀杆互换的形式各取所需。
通背拳
就这样祁氏一门便有了“十二连杆”、“八步十三刀”和“一百零八单操手”这3门绝技,随着这3门功夫在祁信先生手上逐渐融会贯通,祁家通背拳术应运而生之后也开始扬名于江湖。
修剑痴
而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这位修剑痴先生,他便是祁氏通背拳一门传承中的一代拳术名家。那么修剑痴先生的实战功夫到底如何?或者说他的实战能力究竟有多高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地剖析一下。
首先,从修剑痴的学武履历来看。
修剑痴先生于1883年在河北固安县的修辛庄出生,从小家境殷实的他自打决定弃文从武之后,很快便拜入了祁太昌先生的高徒许天和门下开始修习通背拳功夫。当时的修剑痴练拳十分刻苦,其拳术精进的速度亦是异常惊人。
修剑痴
随后,修剑痴在京津一带地区访师问友的过程中更是博采众长,并陆续得到了诸多名师的点拨指教。而且,他还先后接触和学习了形意拳和八卦掌等功夫(其拳术技艺已然是非常之高)。
其次,从修剑痴的拳术造诣来看。
1915年拳术大成的修剑痴先生曾先后在辽宁的沈阳和大连2个城市设场授徒,当时他所教授的拳术正是祁家通背拳(也就是五行通背拳)。其具体传授的内容主要以老拆拳、明堂功、五掌单操和单练为主,至于演练风格则是属于少祁 一派。
《五行通背拳》
1933年时修剑痴先生应邀赶赴湖南开始担任省级国术国考裁判的职务,并自此留在湖南执教当起了武术教官。值得一提的是,修剑痴先生在湖南任教的这段时间里不仅走遍了湖南各地,同时还游历了周边云南、贵州和湖北等省份。
修剑痴
而且,修剑痴先生在南方各省游历的过程中更是结识了诸多的武术界高手,并时常与人进行切磋实战鲜有败绩。其“燕北大侠”的名号也正是在那一场又一场的切磋实战中逐渐开始享誉各地。
通背拳老照片
除此之外,修剑痴先生从湖南回到大连以后非但没有就此固步自封,反倒是凭借着其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实战经验继续对拳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1953年修剑痴先生在针对五行通背进行改革创新之时,更是曾系统地整理出“势”、“法”和“理”共3部书稿。
通背拳
其中“势”指的是通背拳的不同姿势,“法”则是指通背拳的习练动作方法,而“理”便是通背拳的理论基础。他老人家所提出的先有“势”和“法”,随后才有“理”的观点,可以说是将技击实践放到了最为重要的位置。
通背拳
总得来说,修剑痴先生不仅有一身高绝的拳术技艺,同时他对通背拳一门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外,修剑痴先生的门徒弟子遍及全国各地,如沙国政、成传锐、薛仪衡和王之和等名家便皆是出他的门下(可见其“燕北大侠”之号确实是名下无虚)。
通背拳
最后,关于修剑痴先生通背拳功夫的实战话题,咱们今天就先暂且聊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于通背拳功夫是否经得起实战考验,是否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观点和见解!
(了解更多有料的历史话题,欢迎关注“南山论史”自媒体平台,笔者耕耘创作不易,搬运势必追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