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初期入朝炮兵部队共3个师,各种火炮320余门,另外每个军编有1个野炮营(个别的军编有火箭炮营),火炮18门,师编有1个山炮营,火炮12门;团编有2个炮连,92步兵炮和重迫击炮共10门;营编有81迫击炮2门;步兵连编有60迫击炮3门。而美军一个师有1个155mm榴弹炮营,3个105mm榴弹炮营,各编火炮18门,整个第八集团军共有240mm榴弹炮18门,155mm榴弹炮180门,105mm榴弹炮684门,106mm迫击炮636门,81mm迫击炮1054门,75mm无坐力炮351门
炮兵主要是日式山炮和步兵炮,每门山炮由6匹军马牵引,3个驭手驾驭的炮车牵引。炮弹由专门装载炮弹的炮弹车运输,炮弹车也是由6匹军马牵引,每辆车能装140发炮弹,除了炮车和炮弹车之外,每个中队还有观测车和预备品车,步兵炮可以分解6份,用马驮或人扛运动。炮弹也改用弹药箱装载,每箱装6发,马匹没有办法机动的地方临时换成120mm迫击炮或82mm迫击炮,
敌军完全控制了制空权,白天只能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起来,到了晚上才出动,炮兵很少单独作战,一般都是直接协助步兵和支持步兵的作战。在撤退作战中,炮兵经常要承担殿后的任务,必须在主力部队撤完之前继续进行火炮射击,在敌军逼得很近时发射出最后一发炮弹,然后才能收拾器材,拆卸火炮,驮载上马,离开阵地
到了1952年,开始出现逆转,我军的各种火炮已增至6000多门,火炮己取代枪械成为杀伤敌人的主要武器,虽然口径射程总体上还不如敌军,但己经可以同敌人的炮群进行大规模的火炮对战。如上甘岭敌军发炮190万发,我军还炮40万发,到1953年在地面火力上对敌形成优势,每公里正面密度达120门,
金城战役我军集中了1480门各种火炮,地面火炮对比以1.7:1占有优势,发起攻击的当夜1090门火炮就发射1900吨炮弹,一小时内全线突破,基本歼灭首都师,整个金城战役共发射炮弹1.9万余吨,相当于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发射炮弹总量的2.2倍,而在上甘岭战役美军也只有300余门火炮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