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作者:王婶说历史
收干儿子影响运势吗明朝开国大将蓝玉虽不敢说反心已现,但权臣面目已然显露。他的问题很多,朱元璋早就想对付他,但他毕竟有用,用他去
对付北元。没杀他只是因为时机没到,时机一到干净利落!收养干儿子也不是必杀原因,必杀原因只是:这把“锋利的刀”已经没用了。
朱元璋做事都是挺严紧的,都是先杀“没有利用价值”的人,例如廖永忠,廖永忠对朱元璋绝对是忠心耿耿,但他杀了小明王(或小明王自己淹死他保护不利),使朱元璋“弑君”的名声永远洗不掉。
廖永忠并非嫡系,本身势力小,自然先收拾他。之后,一步步地按照利用价值大小、亲疏远近逐步杀武将。
军队的情况比较特殊,主帅的命令最大!收干儿子在军队、在官场就是培养势力的代表。将帅收养干儿子多的,基本上都是有不臣之心
收养干儿子风气,在晚唐五代非常流行,例如著名的“十三太保李存孝”就是典型。每个统兵将帅、割据的藩镇都喜欢认干儿子。像李茂贞手下有义子4人。
李克用目前证实认了11个干儿子,“十三太保”只是民间传说。
朱温则是亲儿子7个、干儿子4个。
收干儿子有什么忌讳前蜀创始人王建干儿子一百二十多人。
朱元璋也有一些干儿子。蓝玉如果人一两个干儿子也不会犯忌讳,关键是他认得太多,当然,传说中的三千并不可信。一个干儿子就是一股势力!
朱元璋对蓝玉早有不满,蓝玉所作所为确实是找死
军人嘛,只有打仗才能体现价值所在。所以,蓝玉经常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理由破坏朱元璋的战略大计。
例如破坏茶马通商贸易,擅自带兵进入罕东;在四川镇压月鲁帖木儿叛乱,仍不服从命令准备取道松叠进攻建昌(西昌)。
这些还能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诸如纵兵毁关入;私元主妃
;皇帝封其为太傅,蓝玉大怒要太师一职;宴会上对皇帝多有不敬的傲慢等,绝对没有任何疑问属于僭越、大不敬了。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